滑雪路线

Route

联系米博体育

Contact us

手机:13988677686
电话:400-123-6868
QQ:86889779
邮箱:86889779
地址: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滑雪常识

>>你的位置: 米博体育 > 滑雪常识

如何挑选滑雪单板?

2024-04-25 16:13:56

  如何挑选滑雪单板?雪季临近,选装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在做一些推荐或者介绍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想法,现逐步更新到这个帖子里,作为给选择装备的人的一些建议吧。

  1.不要让别人替你做选择。你无法把自己的选择困难转移到别人身上。所以我写一些东西的简介,都会告诉你,如何选择是你自己的事儿。我只能帮你把能找出来的东西尽量提供给你。

  2.不要横向的去比较不同品牌之间的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装备。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对材质材料的理解控制,以及自己的技术名词术语。如果横向做比较,那么肯定会掺杂个人对品牌的感彩,大部分是会受到个人喜好影响,这对参加比较的品牌来说不够公平。因此,我如果写这些东西,也是尽量找出资料提供给你,个人感受尽量少写,实在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我也会标出来。希望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喜好影响到你的判断,这对你,对品牌都不公平。

  3.还有所谓的回转,滑行,这个概念是严肃的严格意义的在雪道内的高速高控制度完整的刻滑Alpinecarving,还是道内道外都通杀的Freeride?还是道内道外都能刻滑的Freecarve?还是专注技巧的Freestyle?还是道外的极限大山?这对雪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雪板都是用来滑行的,所有的技巧动作几乎也都是需要在滑行的时候做的。所以“滑行”这个概念就太泛泛了,是一块雪板就能满足也必须满足这个要求。关键是要细分你的需要需求。很难找到一板通吃的雪板,雪板都会有自己的偏重点,只能从技术方面去考虑。一块全能板可以满足你一定阶段的绝大部分需要,但是等到你的技术开始细分,你就会需要多几块专门用来玩不同类型的雪板了。所以开始选择,不要想得太复杂,只要想一个最近的目标就好。然后从大家推荐给你的那些里面,自己去摸一摸,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你就莫名其妙的喜欢上这块属于你自己的雪板。

  4.我以前说过,到一个店铺里面,只要能够真心为你着想,从你的角度去考虑,为你量身选择一款装备的店家,应该是值得一交的好朋友。他不是在促销,在销售一款装备,而是在为你思考,这样很难得。所以你不妨多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

  5.对于一开始只关注一两款装备,然后随着推荐的越来越多,关注的也越来越多的,然后也问题也越来越多的,你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了,只能自己走出来。不妨看看你最初的最初锁定的那些装备,因为品牌,类型太多太多了,每个都弄明白,每个都放在你面前,你更难选择。不妨就回到起点,看看让你最初心动的那几款。或者也可以听我最初给你推荐的那几款里面做个选择。

  6.明确报出自己的体重,身高,玩法,鞋码,常去的雪场,最好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目标,近期的目标,可实现的相对单一的目标,对品牌的偏好,这样能够让你更迅速的定位到一款装备上。

  7.海淘的问题,我不会多说,国内有的,我肯定是会先推荐国内的。海淘的太多了,虽然价格上有优势,但是很难实地看到具体的东西,没法试,没法摸,虽然没有什么风险,但是没法体验的东西如何选择,很多装备都是闭上眼睛摸一下,再一睁眼就是它,就是这么个过程,海淘那就只有看图片去吧。一块和你身高差不多的大家伙,你不先去摸摸它,直接从一张缩小了很多的图片就选择了它,给我我不踏实。

  8.关于价格问题,我没有办法控制,因为海淘,降价促销,旧款打折,非雪季打折,瑕疵品打折等等等等因素,我不是个商家,就是个普通的爱好者,所以价格问题真的很难控制。因此尽量不要把预算放在第一位,能够选择一步到位的,可以一直用的最好,这样可以避免每年都进行重复投资。

  这类板的可玩性高,通常用来做一些技巧性的滑行动作,例如进公园的道具练习或者跳台前的准备练习。

  近年来随着日系平花的流行,细分出了日系平花板,板子轻软,弹性比较好,适合练灵活的平衡和跳转动作。

  更偏向于滑行的板,有些定义为有方向区别(非对称)的全能板,适合滑大山的野雪玩家。还有更适合滑粉雪的板子,燕尾的设计能增加板子在雪中的浮力。板头宽,板尾窄,人踩在板尾的位置,板头浮出来,体验到雪上冲浪的快感。

  严格来说,刻滑是技术滑行中的一项技术:低姿态走刃中回转。一顺的站位用日式刻滑板的比较多。八字站位的欧美风格用全能板也可以。

  一般来说,鞋在板子的板腰处,脚尖和脚跟稍微伸出去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伸出去太多,滑行时摩擦雪道,就容易发生意外了,这时需要加宽雪板。一般脚码大于43码,用到加宽雪板的概率比较大。

  一般来说,越硬的板子在高速下越稳定,适合速度的保持。越软的板子在FREESTYLE的时候,越容易完成花式动作。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滑行风格,来选择不同硬度的板子。

  FREESTYLE玩家,如道具和平花爱好者会选择中等偏软的板子,飞跳台需保证滑行的稳定性和落地的支撑力,会倾向于偏硬的板子。

  也有些品牌喜欢用图表来表述,告诉你一个范围。注意,新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硬度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磨合和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板头和板尾的硬度会比新板的时候稍软些。

  优势:旋转灵活,相对不容易卡刃,容错率高。适合玩公园的道具和铁杆,练习FREESTYLE动作易于上脚。

  劣势:滑行没有CAMBER稳,FREESTYLE没有ROCKER灵活。什么都行也就是什么都不行啦,你细品

  以上是单板的主要板形,为了融合不同板形的优质特性,市面上许多板子是CAMBER+ROCKER的混合拱形,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偏CAMBER的混合拱形:保留了CAMBER优势的同时,融合了ROCKER的特点,是近年受大众青睐的一个板形。

  劣势:在铁杆道具上不容易锁住,比起HYBRID CAMBER和CAMBER,稳定性和弹力略输一筹。

  优点:抗磨损及抗震能力比挤压板底强 20 - 25%,吸蜡能力超过三倍!摩擦系数低,结实!耐用mibo

  TOPAZ起源于2016年,是以热爱驱动产品创新,持续为全球滑雪爱好者探索更佳运动体验的科技滑雪品牌。我们为滑雪运动者提供更高防护、更高感知、更高表现得科技运动装备。有任何问题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TOPAZ滑雪”。

  作为一个双板改单板的新手,这个雪季有了入手一块单板的想法。那么,怎样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单板呢?从2023年底开始,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调查研究工作,分析整理出下面的文字,从滑雪水平、滑雪风格、身体特征、滑雪地点以及雪板尺寸五个方面考量,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滑雪单板。下面就分享给单板滑雪的友友们,希望能够帮到和我一样的小白朋友们。

  别人眼中的最好雪板未必适合你,专业滑雪选手眼中表现出色的滑雪板也未必适合你。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滑雪风格、滑雪能力和身体特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哪种滑雪板更适合你。你滑雪的地方(比如滑雪度假村等)也会在你决策中起到一定影响。最后,正确选择雪板的尺寸也至关重要,适合你的雪板尺寸也未必与其他人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为自己选到一块最好的滑雪板呢?最适合你的滑雪板应该考虑:你的滑雪能力、你的滑雪风格、你的身体特征、你滑雪的地方,以及雪板尺寸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点主要与初学者级别的滑雪者有关,对中级滑雪者的影响较小。如果你是高级或专业滑雪者,那么在选择滑雪板时你的滑雪风格则更具重要性;但如果你是初学者或中级水平,特别是初学者的话,选择适合你技能水平的滑雪板非常关键。

  太多人开始时都认为当自己作为初学者时,只需考虑成本低廉即可(因为你很可能还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坚持滑下去)。虽然预算通常是一个考虑因素,然而,这不应该是你的首要考虑因素。

  现在,幸运的是,现在的滑雪板品牌都知道初学者不太可能以高昂的价格去购买滑雪板,所以,各大品牌出售的初学者适用的入门级板普遍更便宜一些。

  然而,很多人的第一块板子不想从初学者滑雪板开始,因为他们想要他们的滑雪板经久耐用,而且不想要频繁升级。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最好先从初学者雪板开始,然后再逐步升级。因为,不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板子起步起来很难,学起来也没有乐趣。

  当板子超出你的技能水平时,你最终会为了迎合板子而形成一些粗糙的滑雪技巧。不仅如此,你的学习进程也会随之拉长、变慢。最终,你可能会对滑雪失去信心,或者完全失去兴趣。

  所以,在我们看来,不要走捷径。让初学者从一块合适的滑雪板开始,长远看也会省去很多身心疼痛的体验!

  A:有很多因素要去考虑,但两个最主要考虑的事情是板型(camber profile)和弹性(flex)。

  如果你是中级水平,那么你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滑雪风格。至少你会对你喜欢的滑雪方式和你对下一步进展方向有了一些想法。

  所以,遵循自己的滑行风格是挑选滑板的好方法。然而,我们仍然建议你不要选择太高级的板,能力水平仍然是你应该考虑的因素。所以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滑行风格,在做选购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处于初学者向中级水平进阶的滑雪者,你需要的应该是一块能帮助你进步的板子,你可能不用太过担心滑行风格,只需要选择从初学者板上迈出一小步,但不超出你的技能水平的板子。

  如果你已经确定你是中级或以上水平,并已形成自己的滑行风格,或者说至少有你喜欢的滑行方式的偏好,那么滑雪风格将是挑选适合你的滑雪板的最大因素。

  A: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并不是在谈论你如何着装——或者你如何让你装备的颜色与你的雪板相配什么的。

  因为有上面这么多不同的滑行风格,所以我们把滑板分成不同的类别。实际上,你往往不能把一块板子完全归入某一个类别,有些板可以划归多个类型。然而,这种分类方法确实有助于缩小你的选择范围,所以非常有用。

  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太简单了,无法更有效地帮你缩小范围。因此,我们进一步细分了类别,使你能够更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从而使决策更容易。我们的分类如下:

  上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初学者板和中级板。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风格,这样你就能找出最适合你的那一类是什么。

  注:你的滑雪风格可能会兼具两种类型,比如全山地自由式和全山地式,但通常你应该能够将自己归入一个类别中。

  与全山自由式相比,自由式滑雪板不如全山自由式滑雪板那样功能强大,因此不太可能成为你唯一的一块板,除非你一直只进行这种风格的滑行。与全山自由式板相比,自由式板不太侧重速度和刻滑,而更注重而更注重滑槽(横杆/箱等)。两者都比较注重跳跃、反身滑行、旋转和摩擦滑行。

  滑雪板组合选择:也许在某一天,你的滑雪风格不再适用这一板型。但当你想要进行自由式滑雪时,你一定需要一块能够发挥最佳性能的雪板。

  如果你想要在进行自由式滑雪时最大程度地优化你的体验,那么自由式滑雪板可以成为备选选项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软至软弹性(Medium-Soft to Soft Flex):这在这个类别中是很典型的。虽然有些板子可能是中等弹性,但它们往往更加注重跳跃而非滑槽。弹性范围通常在1/10到5/10之间。

  板型(Camber Profile):可能是传统的正拱,也可能是混合正拱、混合反拱、平底-反拱或连续反拱。但板型始终是对称的,而不是定向的。

  完全双向(True Twin Shape):自由式滑雪板往往是双向的,因此你可以轻松自然地在任何方向滑行、起落。而且在尖端和尾部做转弯/压痕时感觉相同。

  绑定位置/中心站姿(Centered Stance):出于相同的原因,参考姿势几乎总是居中的。

  较短的板头板尾(Shorter Tip and Tail):自由式滑雪板的板头和板尾通常较短,因为在接触点之后没有太多需要(因为你不是为了粉雪而购买),而较短的板头和板尾可以减小转动重量。

  边缘斜度(Edge Bevel):自由式滑雪板的尖端和尾部通常要修整边缘,而整个边缘的斜度通常比自由滑雪的板子要小——这对于滑行横杆/箱子更加友好。

  滑雪板组合选择:全山滑雪板通常被用作一板多用的选择,适合那些不经常滑雪或很少遇到粉雪的人。但它也可以是滑雪者装备的很好的补充。你可以在雪道和自由式时候使用这块板,在滑粉雪的时候使用其他板子。

  中等弹性:中等弹性在这个类别中很普遍,尽管一些更富有娱乐性的选择可能会略微柔软。通常是5/10到6/10的弹性。

  完全双向(True Twin Shape):与Freestyle雪板一样,全山越野雪板往往是对称的,因此你可以轻松自然地朝任何方向滑行、起落。而且,无论是从板头还是从板尾进行摩擦滑行和旋转,都感觉相同。尽管有些板子可能是轻微不完全双向的(Directional Twin)。

  绑定位置/中心站姿(Centered Stance):出于同样的原因,参考站姿几乎都为居中。

  底板(Base): 最好选择烧结底板,但全山越野雪板可以有烧结底板或挤压底板。成本较低的全山越野雪板通常为挤压底板。

  与全山自由式相比:希望更快地滑行、更深入地刻滑,进行较少的滑槽、较少的摩擦滑行,并且可以在粉雪上适应一些降级。

  滑雪板组合选择:与全山自由式板类似,激进型全山自由式板通常用作唯一一块板子使用,适用于那些不怎么滑粉雪或很少遇到深层粉雪的滑雪者。同时,它也与更注重粉雪的滑雪板搭配得非常好,形成双板齐套。或者,如果你还想增加一个更适合滑槽的更富娱乐性的自由式选项,也可以组成三板齐套。

  中硬至硬的弯曲强度:典型的中硬至硬的弯曲强度。通常是6.5/10到8/10的弯曲强度。这些板需要这种刚度来处理高速滑行和深刻的刻滑,以及在接近大跳台和着陆时保持稳定。

  板型:最常见的板型是传统的正拱、混合正拱和混合反拱。但在混合正拱和混合反拱板型的情况下,它们通常是正拱主导的。这种板型使它们更能进行深刻的刻滑,以高速保持刃口,并具有更好的弹跳性。

  完全双向(True Twin Shape):激进型全山自由式滑雪板通常是双向的,因此你可以轻松自然地沿任何方向滑行、起落。而在摩擦滑行和的转弯时,尤其可以从板头和板尾两端实现平衡。

  与全地域自由式相比:更可能想要更好的粉雪性能,对反身滑行不太侧重。对跳跃、旋转、摩擦滑行等方面关注稍少。

  滑雪板组合选择:全山板通常作为一板齐套购买。它们是所有类别中最多才多艺的全能款式。但你仍然可以将其作为齐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你的日常板,而你在公园滑雪时可能还用到一块自由式板,或者在粉雪场景下可能需要一块更专业的粉雪板。

  中等弹性:全山板通常在5/10到6.5/10的弹性范围内(我们通常将更坚硬的板子归类为激进型全山板)。尽管更适合初学者的全山板的弹性可能为2/10。

  板型:可能有多种选择,但混合正拱和混合反拱是最常见的,因为它们是最通用的板型。尽管在更适合初学者的全山板里,平底-反拱和反拱也很常见。正拱型有时可能稍微有点方向性(即不完全对称)。

  定向双向(Directional Twin Shape):几乎全部为定向双向设计,这种形状通常比全定向形状(Full Directional Shape)更适合反身滑行,但比真正的完全双向(True Twin Shape)更适合粉雪和刻滑。因此,它有点全能的意思。

  绑定位置/后位站姿(Setback Stance):参考站姿偏后位,通常在5毫米到20毫米之间,但有时参考站姿也会是居中的。

  底板:常见的是挤压底板和烧结底板。当然烧结底板更受欢迎,这通常取决于成本。价格较低的板通常为挤压底板。

  滑雪板组合选择:可以搭配更富戏剧性的自由式选项和/或更专注于粉雪的滑板,但通常用作一板齐套。

  板型:最常见的型号是传统正拱、混合正拱和混合反拱。但在混合正拱和混合反拱的情况下,它们通常是正拱主导的。这种板型使它们更能适应硬刻滑和高速保持刃口。正拱有时可能稍微带有方向性(即不完全对称)。

  定向双向(Directional Twin Shape):几乎全部为定向双向设计。这种形状通常比全定向形状更适合反身滑行,但比真正的完全双向更适合粉雪和刻滑。

  绑定位置/后位站姿(Setback Stance):参考站姿为偏后位,通常在5毫米到20毫米之间,但有时参考站姿也是是居中的。

  底板:只有烧结底面。这些板子需要适应速度的需要,而烧结底板的速度更快。因此,在这个类别中,你不太可能找到太便宜的板。

  与自由式越野(freeride)对比:更关注于慢速时的机动性、在雪中和树木中穿行,而不是更高速度或深度激进的刻滑。

  滑雪板组合选择:这种类型的滑雪板通常作为配套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单板。然而,一些人的滑雪风格可能非常适合将其作为单板配套。它可以与更激进的板型搭配,无论是激进的全地域型、激进的全地域型自由式,甚至是更激进的自由式板型、全地域板型或全地域自由式板型。它甚至可以搭配全地域板型。

  中等弹性:通常在5/10到6.5/10的范围内。即使这些板型相对平缓,它们通常也不会比5/10的弹性更软(尽管有时也有一些例外)。原因是过于柔软会在粉雪中发生过度弯曲,而粉雪环境对于这个类别非常重要。弹性通常也是有方向性的(例如,板尾比板头更硬些)。

  锥形定向:全部为锥形的定向设计(表示滑雪板的板尾相对于板头更窄,这种形状在粉雪中可提供更好的掌控性)。

  绑定位置/后位站姿:几乎全是后位的(有一些例外情况是在有效边缘上居中),而且通常偏后的距离较远。在有效边缘上的偏移量通常在10mm到50mm之间,整体长度上的偏移(由于板头比板尾要长得多)也很常见,偏移量超过100mm也是相当多见的。

  与全山滑雪板相比:更侧重速度、刻滑和粉雪,其他因素相对不那么重要——它们希望优化这些特点,即使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

  与平缓自由式滑雪板相比:更注重在高速和深度激进刻滑时的稳定性,而不是在低速、切削和树木间穿越的灵活性。

  滑雪板组合选择:如果你的风格合适,可以将其用作一板齐套。但它也可以与其他板搭配选购,通常与不那么激进或更偏向自由式的雪板配套。

  中硬到硬的弹性:通常介于6.5/10和9/10之间。弹性通常也是定向性的,例如板尾可能比板头更硬。

  板型:通常为定向混合正拱或定向混合反拱形状。板型通常设计为在一个方向上优化滑行,因此通常为非对称。

  绑定位置/后位站姿:几乎全部为后位站姿,尽管有一些例外情况可能集中在有效边缘上,通常后退的距离较远。在有效边缘上的偏移量通常为10mm到50mm,而整个板的偏移量通常超过100mm(由于板头比板尾要长得多)也很常见。

  虽然体型特征在尺寸选择上的重要性远远比在滑雪板类型的选择上作用更大,但在选择滑雪板时考虑体型特征仍然是个好做法。

  通常,同一款雪板,适合体重较轻的滑手使用的板比适合体重较重滑手使用的板更硬。因此,如果你体重较轻、身材较小,那么尽量选择稍微柔软一点的弹性,或者至少不要选择过于硬的板子。相反,如果你比正常重更重,那么选择稍微硬一些的板子则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大体重更有可能使柔软的板子过度弯曲。

  这是一个非常相似的情况,有可能你的体重处于平均范围内,你也可能特别强壮/运动能力强,或者你可能特别虚弱/运动能力差。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同样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特别强壮/运动能力强,那么在选择弹性时可以稍微选择硬一点的,如果你不强壮/运动能力差,那么在弹性方面可以稍微选择柔软一点。

  与体重和运动能力一样,你滑雪的地点并不像你的技能和滑雪风格一样成为那么关键的因素,而且其中很多因素已经纳入了你的滑雪风格。

  明确一下,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滑雪地点,是指你滑雪的特定度假胜地,而不是你是在平整的雪道、越野、地形公园、树林等地滑雪,这些内容会涵盖在你的滑雪风格中。

  这里简要讨论一下粉雪,关于你是否可能遇到粉雪。想要滑粉雪是一回事,能否真的遇到粉雪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居住在降雪不多的地区,那么你不需要去买一块在粉雪中表现出色的滑雪板。特别是如果让这块板在粉雪中表现出色的特性会减弱其他有助于你进步和使你的滑行更愉快的特性。

  此外,也许你所在地区雪不多,或者雪量从未足够深,不需要一块在粉雪中漂浮性很好的板子,但你偶尔会外出滑雪,想要一块适合粉雪的好板,那么强烈建议你拥有两块板。这样你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条件优化你的滑雪体验。

  有些板在硬雪/冰雪中表现比其他板更好。因此,如果你常在经常出现冰雪条件的地方滑雪,那么你应选择一块有良好抓雪性能的板。

  值得庆幸的是,在所有类别的板中,都有一些款式在硬/冰雪条件下表现良好,所以这并不影响你选择哪种类型的雪板。但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是个不错的办法,例如,如果你决定要一块全山地形公园板,那么你可以通过仅考虑在这些条件下表现良好的板来缩小选择范围。

  在一些介绍雪板的网站上会给出硬雪/冰雪条件的评分,帮你了解哪些板在这种条件下会有好的表现。还有其他一些办法可以提高已购雪板在硬雪/冰雪条件下的表现,比如磨利板子边缘和边缘坡度,以及加宽你的站姿,都可以在冰雪条件下提高抓地力。

  一旦选定了一款想要的滑雪板,你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选择合适的雪板尺码,然后你才能自信地出手购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微调的元素,但它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2-3厘米的差异都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有一种情况是你可能找到了一块心仪的雪板,但却没有适合你的尺寸。这时,千万不要被去选择所谓最接近的雪板尺寸,因为很有可能会有另一块板子更加适合你,而且尺寸也更合适。

  这是尺码选择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你肯定想要选择最适合你的身高、体重和雪鞋尺寸的尺码。虽然体重和雪鞋尺寸非常重要,但我们仍然认为用身高衡量是个好办法——因为它确实起到杠杆的作用。但对于雪板长度来说,体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鞋码和脚长对于雪板宽度来说则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你的滑雪风格不仅影响到你在选择雪板款式的决策,同时也在雪板尺寸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如果你擅长自由式,那么你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短的板;如果你擅长越野滑雪,那么你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长的板。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也是雪板风格所固有的特性。自由式板在接触点外有较少的板长,因此在有效边缘相似的情况下,整体长度会比全山或越野板更短。注:有效边缘指的是雪板底部与雪地接触的那一部分边缘,这是雪板上能够提供控制和转弯的实际边缘。相反,越野板通常有较长的板头(适合在粉雪中使用),因此在相同的有效边缘情况下,它通常整体较长。全山板通常介于两者之间。但要注意,越野板的板尾也往往较短,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与全山板平分秋色。

  与滑雪风格一样,你的滑雪水平也可能影响你对板子的尺寸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初学者,你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短的板,如果你是更高级的滑雪者,你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长的板——但对于更高级的滑雪者来说,你的板长也取决于你的滑雪风格。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关于力量/运动能力在选择雪板时的作用(尤其是在弹性方面),而这一点在尺码选择中也同样重要。强壮的滑雪者通常更适合操控较长的板,而不强壮/不擅长运动的滑雪者则可能更适合稍短的板——但对于更高级的滑雪者来说,这也取决于滑雪风格是哪种。

  选择滑雪板长度,传统上认为你适合滑雪板的长度等于从地面到你下巴的高度。但多年来的滑雪板技术已经使这种方法过时,影响雪板的长度的因素有四个——体重、滑行风格、能力水平、身高。

  A:滑雪板的设计考虑一定的弹性。然而,弹性也会受到滑手体重的影响。相对于板的设计重量来说,如果你的体重太重或太轻,雪板的弹性可能就不会按照设计的量来发挥作用。如果你太重了,也就是说,对于你的体重来说滑板太短,那么滑板就会弯曲得太厉害;相反如果你太轻,也就是相对于你的体重来说板子过长,你就不会对雪板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它达到应有的弹性。

  因此,尽量在雪板给定的重量范围内去选择板长,然后同时考虑其他因素。许多滑雪板制造商将发布重量范围为每个尺寸的特定板。

  第一步最好就是看看自己是否在这个范围内。这个范围通常比较宽泛,所以我们需要参考其他因素来缩小选择范围,以获得更准确的板长。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板长的时候,不用必须把自己的体重卡在雪板的推荐体重范围的正中间。比如说,如果推荐范围是110 - 150斤,你不需要一定是130斤才可以。

  虽然体重建议值非常有用,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般的指导方针,而不是硬性规定。通常来说,建议体重的范围较大,所以并不是非常准确。滑雪品牌每年可能会对建议体重进行修改,而不需要对雪板进行任何实际改变。

  一般来说,体重建议数值是你未佩戴装备的体重。之前曾经采用穿戴好装备的体重值,但后来改成了净体重,原因是你可能使用的装备重量是比较不好测量的。

  滑手的能力水平也会影响板长的选择。道理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是初学者,那就选择较短的板长(短3-5厘米),而中级以上的滑手在确定板长时可以不考虑这个因素。较长的板子更难控制。因此,初学者通常建议选择比高级滑手可能使用的稍短的板长。

  这也是非常基本的要素——如果你是一个自由式滑手,那么选择稍短3-6厘米(取决于你的喜好)的板子;如果你只是喜欢自由滑雪,那么选择稍短2-4厘米长(同样也取决于你的喜好,有些人喜欢比这更短的)。

  这篇文章的长度尺寸表将会展示一个全地域板的长度。如果是自由式板(Freestyle)则减掉3-6厘米,如果是自由滑行板(Freeride)则增加2-4厘米

  身高因素虽然绝对没有体重重要,但它仍然是一个因素——部分原因是体格相同的高个子滑手比矮个子滑手更重,另一方面是因为身高更高的滑手通常会有一个更宽的站姿宽度。

  如果一个高个子的滑手最终站在一个对他们的站姿宽度来说过短的板子上,那么要么他们必须让自己的站姿变窄,要么他们保持宽度但绝不可能站在滑板上的最佳位置。同样的道理,较矮的滑手可能最终无法像在较长的板上那样双腿站得那么窄——或者他们可能最终感觉他们在绑定位置之外的板子太长了。

  下面的几张列表显示了基于滑手身高和体重两个因素的雪板长度建议。从表格里你能查到我们所说的“标准板长”,但你应该根据你的滑雪风格偏好来调整你的雪板长度值。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还应将你的滑雪能力水平考虑进去,最后得出适应你需求的“实际板长”。

  我们将标准板长定义为“全地域”“非初学者”滑雪板的长度。例如,根据你的身高和体重表中的标准板长是160厘米,那么如果你是中级或以上的全地域滑手,这就是你的板长。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自由式滑手,你可能会在160厘米的基础上减掉3-6厘米的板长,得出你适合的板长为154-157厘米;如果你是初学者,你可能会选择155-157厘米,如果你是一个专门的自由滑雪者,那么你可能会把板长提高到162、163或164厘米。

  例如,某男士身高183厘米,体重81公斤。所以在表格上他的“标准板长”是160厘米。不是初学者,倾向于自由式滑行,所以要把2-6厘米的长度减去,得到他的“板长范围”是154-158厘米。然而,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由式滑手,更多的是全山地自由式滑手——可能50%是公园、50%是其他地点——所以帮他选择了更大的板长——157厘米。

  因此,他的实际板长为157厘米,现在的考虑范围可以是156-158厘米的板子,因为这1厘米的差别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1厘米确实扩大了他的选择范围。但是,这也取决于不同的雪板,所以,对某一款板子来说159厘米可能更好,而另一款板子则可能155厘米更佳,这取决于具体的雪板。

  注:以下列表中重量单位为磅(括号内为公斤),身高单位为英尺和英寸(括号内为厘米),板长单位为厘米。

  请记住,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对照表,如果你能找到你的雪板的建议体重范围,那么这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

  那么,既然你已经确定了你的板长范围,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找找你的板宽范围。滑雪板宽度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地讲讲为什么。

  观点1:最适合你的雪板宽度是你雪鞋的鞋跟边缘和脚趾边缘处伸出板面外约1-2厘米(1/4到3/4英寸)。

  观点2:最适合你的雪板宽度是当你的脚插入固定器后(脚在板上的位置,即绑定的位置)大致恰好是雪板的宽度或稍微超出一点点。换句话说,裸脚站在雪板上的时候(基于固定器的绑定角度站立),你的足跟正好在鞋跟边缘(heel edge)处的板边,而你的脚趾尖正好在脚趾边缘(toe edge)处的板边。如下图所示:

  还应该注意的是,应该使用“板的底面”来测量,因为底面是板与雪接触的一面,由于滑雪板边缘的角度因素,板的正面通常较窄。

  两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当你的双脚占据了整个滑板的宽度时,你的雪鞋可能会在脚跟和脚趾两侧伸出板边1-2厘米(1/4到3/4英寸),脚长和靴子长度之间总共有2-4cm的长度差——这取决于雪鞋的外型。我们见过的最小尺寸雪鞋大概比你的脚长出2厘米左右,而外型最大靴子会比你的脚长出4.5厘米。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你转动滑板时,你的脚应该是边缘对边缘的(或者稍微超出一点),因为是你的脚是在雪板边缘施加压力的。

  当留有一点余地(在雪板边缘向内一点,你根本不会注意到)时候,如果你的脚对板来说过小(也就是说,脚趾脚跟没有到雪板边缘),那么就很难对边缘施加压力,这将使转弯变得更加困难,你会感觉板子很重,反应迟钝。

  注意:体重较轻的人会更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而体重较重的人不太会受到这种影响,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力量来施加压力。但是如果脚部外伸过多,雪鞋对于板宽来讲过多的外伸会导致你遭遇在雪地上拖着靴子尝试急转弯的风险。

  通常,裸脚在脚趾和脚跟处的雪板边缘外伸5毫米(最大总外伸长度为10毫米)为外伸的上限,而下限为最大总外伸长度4-5毫米(脚趾和脚跟处各外伸约2毫米)。

  如果穿上雪鞋测量,雪鞋在雪板单侧边缘的外伸长度大约为20毫米(2厘米或3/4英寸),这是上限。当然,这也取决于你雪鞋的外型——小尺寸雪鞋意味着你的脚可以在20毫米及以内的范围内自由外伸——而大尺寸雪鞋则意味着脚的外伸空间更小。

  一般来说滑雪板制造商并不会在发布雪板规格时公布雪板的绑定处宽度,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公布的雪板腰宽来定义雪板的宽度,虽然大部分公司也会公布雪板的头宽和尾宽,但腰宽是评估雪板宽度更为准确的方法。

  由于品牌差异,不同的侧切数值、站姿宽度、绑定角度等数值不尽相同,因此很难得到完全准确的数据。然而,作为一个一般的指导方针,下面的表格应该会提供给你较为接近的参考数据。

  一般来说,男生雪鞋的平均尺寸在8.5到11.0(美码)之间,最常见的板腰宽度都涵盖了这些尺寸,离这些“正常”范围越远,你的选择就会越少。同样的,对于女生雪板来说,更常见的雪鞋尺寸会更容易选到适合的雪板。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你需要在最适合你的长度和最适合你的宽度之间做出平衡。通常你的雪板长度会匹配到一个很适合你的宽度,但并非总是如此。如果你找不到适合你脚的窄板,这时就有必要做一些妥协。

  如果你减少一点长度,那么这就会带来一种情况,即雪板可能比理想的更宽。较短长度的板子更灵活,而太宽的板对你来说就不那么灵活了。所以减少板长会带来部分或全部的灵活性的缺失。此外,额外的宽度也会增加在粉雪中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去通盘考虑的因素。

  看完上面全部的内容,相信你对雪板的选择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最后,真心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一步步缩小选择范围,找到最适合你的雪板。

  如何选购单板滑雪板,但从外形来看,滑雪板的造型大同小异,但其实它们种类丰富。而且,单板滑雪板不同于一般滑雪时用的滑雪板。对于刚开始接触单板滑雪的萌新,或是想要提升单板技巧的进阶者来说,首先应该掌握的就是如何选购单板滑雪板。

  所谓板面版型,就是将滑雪板平放时,从正上方看到的形状。滑雪板的用途不同,其形状也会存在差异。其中,最适合单板滑雪的形状要属“双向板头”——板头和板尾的形状相同,首尾完全对称,而且用于安装固定器的孔位也位于板的正中间。单板滑雪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反脚站姿,这种站姿的前后脚方向与普通站姿相反,如果不熟练的话滑起来会很困难。由于单板滑雪时需要频繁切换站姿,对称设计的双向板头滑雪板就自然就是首选,无论哪种站姿都能轻松驾驭。

  单板滑雪时,做跳跃以及各种技巧动作,都需要通过板的弹性和弯曲来实现。所以一般都建议选择软一点的板,这样操作起来就可以不那么费力气。如果是新手的话,最好选择一块特别软的滑雪板。但也要注意,如果滑雪板过于柔软,也会失去足够的反弹力,从而导致无法跳出理想的高度。另一方面,具有一定韧性的滑雪板虽然操作起来更费力一点,但是拥有出色的反弹性,可以完成更高的跳跃动作。对于中级以上的滑雪玩家,或是想要解锁更多难度动作的玩家,建议选择稍硬一点的中柔性板。而关于滑雪板的具体软硬,各厂家基本都会给出一个数值,一般按1(软)~10(硬)标示。参考这一数值,就能轻松找到想要的硬度啦。

  板的长度是选购滑雪板时容易被忽略掉的一个要点。只要选对了长度,就能大大增加操作时的易用性哦。一般来滑雪的时候,板越长,越能增加高速滑行时的稳定性,但这一点并不完全适用于单板滑雪。单板滑雪需要频繁转动滑雪板方向,因此短一点的板更易于旋转。作为参考,选择单板滑雪板时,最好在通常尺寸的基础上减5cm左右。不同滑雪板的尺寸设计也不同,所以在选购时除了要关注板的设计和性能之外,找到适合自己的长度也至关重要。

  所谓板底板型,是指将板平放时,从正侧面看过去的形状。滑雪板有各式各样的板底版型,形状不同,其特征也不同。其中主要的版型有正拱、反拱、混合拱。

  正拱是单板滑雪板中最常见的版型。正拱滑雪板的中间部位呈上凸形状,也就是将板平放在地面时,头尾触地,中央与地面存在间隙,就像拱桥的形状。而由于存在间隙,所以更易发挥出板的反弹力,不仅是单板滑雪,在其他各类滑雪项目中,正拱板都有着较好的易用性,因此也是初学者的佳选。此外,如果是入门级,除了正拱之外,平拱板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类板的整个板腰部位都贴地无缝隙,有着较好的稳定性。

  反拱是和正拱完全相反的拱桥型,从正侧面看过去呈平缓的U字形,平放时首位离地而中央触地。由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很容易转动,并且因为板子本身就呈弯曲状态,所以很容易通过弯曲板子来完成技巧动作。与正拱相比,反拱滑雪板可以说是专为单板滑雪而设计的形状,也正因为如此,想要自由熟练地操作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更推荐给希望将单板滑雪练到极致的个性派滑雪爱好者。

  混合拱滑雪板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版型,集两种或以上的拱形于一身,算是目前最先进的板型。比如正拱+反拱的雪板,既有着反拱一样专为单板滑雪而打造的形状,又通过正拱板的特性来弥补了反拱板的缺点。如果想入手一款专为单板滑雪而设计的板子、又担心旋转性过于灵活而不稳定、不好控制的话,混合拱就是不错的选择。虽然这类滑雪板优点多多,但对于追求刺激与挑战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乏味。每种板型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只需根据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啦。

  采用专为小孩身高体型设计的特殊结构,中间薄、两端厚且头尾薄,而且是易于站立的平拱板底,小朋友也能轻松适应。此外,80cm、90cm的雪板还增加了拉绳套,便于孩子在雪道上轻松拖拽自己的雪板。采用4400挤型底板,无论密度、速度还是强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所以不用因为是儿童款就担心专业度不够等问题。

  对于刚接触单板滑雪的初学者来说,这款来自NOBADAY的基础款单板滑雪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硬度相对较软,利于完成换刃滑行等基础动作,平拱的板底版型也易于新手掌控。千元的价格在单板滑雪板中也相对便宜,初次选购的话值得考虑。采用亮面UV板面+白杨木为主的复合环保板芯,边墙为ABS材质,可在雪板遇到撞击时提供良好的保护。两轴600g玻璃纤维采用十字交叉的编制模式,助力基础的滑行体验。

  这款雪板可以说是上一款商品的进阶版。它的硬度相对较强一些,因此弹性和稳定性也更强,正拱板的设计有着较好通用性,非常适合入门后想要提升动作技巧的进阶期滑雪玩家。材质方面,采用防粘雪雾面UV板面和白杨木为主的复合环保板芯,板底为7.5K烧结复拼材质,经深层吸蜡处理,还适量添加石墨成分,助您在雪上感受高速滑行的顺畅。

  选用由高科技化合物打造而成的蜂窝状板芯,它按区域排列,与传统木芯相比,每立方米可节省80%的重量,想寻找轻量板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哦。而且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还能保持其核心强度,让雪板轻盈且经久耐用、爆发力强。此外还采用混合曲面DCT版型,是由靠近板头板尾处的传统正拱结构向板腰处逐渐变窄,以增强板体扭转性能。固定器下方的正拱结构可以增强板刃的抓雪性,板腰处的平拱设计则可以提升板体灵敏度。

  这是一款女士全地域单板滑雪板,为初学者和进阶型滑雪玩家设计。采用三款特殊硬度的版型,能提供全天候灵敏的表现力和控制力。右外倾角和雪仗的结合能增强您对转弯和边缘侧滑的控制力,能让滑雪过程变得简单又自然。此外还拥有AMPTEK自动转向摇杆科技,从板头到板尾均采用了较软的材质。版型方面位混合拱形,由80%的反拱形结合20%的拱形所打造,令转弯和滑行变得更为简单有趣,操控起来更轻松。

  这款滑雪板采用板头长而平、板尾短、固定器后置的设计,尤其适合喜欢粉雪滑行的朋友。板子的硬度为6,相对较硬,带来十足的弹力,可以助您完成各种高漂动作。此外,它将V-Basalt加强条融于板头和板尾,进一步增加了弹性和灵敏度,也是自由式的理想选择。采用混合曲面设计——长方向型板形增加了野雪滑行时的漂浮感;板头板尾大小一致的方向型板形能给您带来大山全能的快感。中部平拱略高的设计和板头板尾处的反拱设计,确保了滑行时的抓雪性能。

  这款滑雪板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新增4个触雪点,并配以加长后刃有效边刃,让滑雪玩家无论在什么地形条件下滑行时,都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从而有效提升控板体验。因此也被称为自驾仪,相信就算是对自己滑雪技巧不太自信的朋友,也能轻松操控。此外,它还是一款刻滑和自由式都通吃的全能板,采用全新的轻质木芯材质,再加上蜂窝状的板芯设计,使得雪板轻盈且经久耐用,爆发力增强。

【返回列表】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首页 | 关于米博体育 | 最新资讯 | 滑雪门票 | 滑雪常识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米博体育 | 滑雪路线 | 精彩图片 |

地址: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电话:400-123-6868 手机:13988677686

Copyright © 2010-2023 米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20023546号-1